BG大游中国外贸为何能展现出“堵断”等问题
自 2021 年以来,世界经济难以从 COVID-19 疫情中复苏,全球供应链受阻问题更加突出,全球贸易、航运和物流体系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
然而,在全球供应链受阻的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实现了较快增长。根据海关总署1月14日公布的数据,2021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1万亿元,同比增长2 1.4%,规模将创历史新高。为什么中国外贸能够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如何努力缓解全球供应链“堵断”问题?今天,我们推荐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所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陆燕深度解析。
BG大游
陆燕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BG大游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1
全球供应链中断加剧
在大流行期间,困扰全球制造商和零售商的供应链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全球尤其是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供应链紧张局势愈演愈烈。一方面,制造商和零售商都在努力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但很多商场和超市严重缺货,货架空空如也;另一方面,港口拥堵,运力不足,搁浅货船越来越多,港口集装箱堆积如山。供应链的中断给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扰和影响。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陷入了供应链瓶颈的困境。美国供应链和物流系统的混乱已经持续了几个月。由于经济重启后需求快速增长,但供应链不断收紧,企业面临原材料短缺的困境,严重影响生产经营。美国里士满联邦储备银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四分之三的大小企业都面临供应链问题,其中原材料供应、运输问题和生产延误是最常被提及的挑战。自2021年9月以来,美国居民一直在恐慌性抢购和囤货。美国零售巨头曾公开表示,遭遇供应链瓶颈,掀起一波涨价潮。商场超市货架空空如也,网购配送时间越来越长,公众感受到供应链越来越紧张。为了应对潜在的库存短缺,零售商正在减少折扣,并希望通过鼓励顾客尽早购物来延长销售时间。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担心经济正面临自 1973 年石油危机以来最广泛的供应短缺。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问题。
全球多个主要港口被严重封锁。 2021年3月,苏伊士运河发生拥堵事件,导致国际货运价格上涨,港口货物积压,一度引发对全球物流供应链“断链”的思考。此后,货船拥堵、抵港搁浅、供应延误等事件频发。港口码头成为船舶“停车场”,全球港口拥堵状况持续恶化。在供应链受阻的情况下,港口积压是全球主要港口面临的普遍问题。由于货船在港口的平均等待时间延长,船舶滞留时间不断刷新历史记录,导致滞留费、附加费高昂,以及各种多式联运延误。此外,港口拥堵导致集装箱周转困难,全球货运集装箱难寻,集装箱运价飙升。美国最繁忙的两个港口洛杉矶和长滩,占美国集装箱货运量的40%。如今,港口拥挤不堪,装卸工人、卡车司机和仓库工人短缺,导致码头上集装箱堆积,港外货船数百艘。等待一个泊位。货物的长期延误和积压,大大增加了物流成本。面对日益严重的供应短缺,拜登政府发布解决供应链危机的“90天冲刺”令,要求洛杉矶港实施24/7全天候运营计划,加快解决供应链危机。货物积压。洛杉矶港和长滩港也表示将向航运公司增加新的附加费,适用于滞留在码头的进口集装箱,以提高港口运营效率,改善拥堵状况。但疏浚效果并不理想。
▲图为2021年10月10日美国洛杉矶和长滩港口大量积压货船。卫星图片来源:NASA
2
供应链中断是多种因素的结果
全球供应链中断的原因很复杂,受极端天气、自然灾害、流行病、突发事件、产能不足、供应短缺、劳动力短缺、物流瓶颈、港口效率低下、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因素,全球供应链可能变得不稳定甚至中断。从上中下游来看,供应链中断的主要表现是供应链上游环节产能不足,中间环节运力受挫,下游环节库存低.
综合分析,本轮全球供应链中断的主要原因有:
首先,全球大流行已导致全球供应链中断。疫情造成的封锁和隔离,对供需双方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为遏制疫情而采取的大规模隔离封锁,客观上造成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断裂和阻塞,暴露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脆弱性。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2021年,全球受到δ突变株的冲击。造成不良影响。在疫情的一再拖延下,原材料的生产和供应变得不稳定。尤其是全球供应链关键领域的疫情爆发,导致供应链中断的时间比预期的要长。在疫情反复中断期间,印度、越南等制造业集中的东南亚国家产能严重受限,加剧了全球供应短缺。
第二,不同经济体经济复苏的分化导致供需不匹配。由于疫苗接种不均衡、政策支持和经济复苏能力存在差异,不同经济体的复苏出现明显分化。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复苏明显领先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美国联邦政府实施了多轮大规模抗疫经济救助支出法案,加之经济重启,国内消费需求大幅回升。但由于工人短缺、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短缺等原因,美国国内产能和供应物流水平未能及时恢复,出现了供应短缺的情况。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作为全球工业品生产大国,经济复苏缓慢,产能修复缓慢,将对全球供应链产生冲击。美国是一个典型的消费社会。生产端基本分布在海外,各种日用品和耐用消费品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受疫情影响,海外生产基地停工,供应紧张加剧。尽管各国正在逐步恢复生产,但供应链问题仍是重要的“后遗症”。
第三,国际物流不畅,港口效率低,制约了供应链的正常运转。物流瓶颈对供应链的影响巨大,尤其是与供应链息息相关的劳动力市场、集装箱、港口、海运、卡车运输、航运、道路和仓库。受疫情延迟影响,全球运输能力受阻,供应链中间环节运行受阻,制约了全球供应链的正常传导。航运咨询公司Sea-Intelligence的一份分析报告指出,由于港口拥堵和船舶延误,全球12.5%的运力无法使用,运价飙升。目前,全球多个重要港口和物流运营效率低下,大量船舶拥挤港口,码头难以正常运营。这些情况极大地干扰了供应链的整体运作。
第四,劳动力短缺加剧了供应链中断。疫情对全球劳动力市场产生了持久影响,许多国家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情况。在美国,对大流行病的担忧和对工资的不满已使数百万工人失业。全社会就业参与率下降,那些勤劳的基层码头工人、仓库工人、卡车司机、零售和餐饮服务员、护士等工作首当其冲。就物流业而言,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一些国家没有足够的卡车司机将堆积在港口的集装箱运送到目的地。美国和英国等国家正面临卡车司机短缺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制约了各国产能的恢复,影响了全球航运能力和港口效率。
3
供应链中断是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
供应链是一个由链接连接的整体过程。如果一个环节被阻塞,其他环节的运行效率就会下降。供应链上游产能受阻,连接各个环节的全球运输体系不畅通,下游环节库存准备不足,都加剧了当前全球供应链问题。供应链无序在许多发达国家普遍存在,其影响也越来越显着。
一方面,供应链中断对经济复苏的影响不断显现。
供应链中断是推高通胀的主要因素。 2021年以来,世界经济面临较高的通胀压力中国政府采购网,美国、欧元区和英国通胀上升较快。全球供应链中断导致的成本和价格上涨是推动各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之一。疫情过后,许多制造企业面临物流不畅导致的全球供应瓶颈和成本上升。这些企业大多选择通过提价来缓解对利润的打击,而消费者不得不面对更高的价格,最终导致通胀风险上升。 在美国,供应瓶颈导致供应短缺,进而推高消费者价格。从食品和饮料到家具和汽车,所有商品的价格都在全面上涨。 2021年4月以来,美国通胀持续攀升,11月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6.8%,为1982年6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此外,劳动力短缺导致工资上涨,导致工资价格螺旋式循环,助长顽固的高通胀。美联储表示,当前的供应链瓶颈限制了经济在短期内应对需求反弹的能力,导致价格大幅上涨,总体通胀率远高于 2% 的目标。
运输成本上涨对进出口贸易产生负面影响。疫情对全球经贸格局和航运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疫情之下,传统航运周期被打破,国际航运业的瓶颈问题尤为突出。全球运力疲软、集装箱周转不畅、港口超载、劳动力短缺等导致主要港口严重拥堵,货物运输长期延误,港口经营压力较大。搁浅货物增加了航运系统的压力,航运价格和集装箱价格飙升。在运价高企、交付压力加大、集装箱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船公司主动去产能,进一步推高了货物运输成本。全球航运市场异常动荡,给有关各方带来巨大经营压力,对进出口贸易造成不利影响。由于运费飙升和无法按合同按时交付货物,许多供应商被迫关闭业务。
▲图为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美国洛杉矶和长滩港货船数量变化。卫星图来源:SENTINEL-2
供应链中断继续拖累经济复苏。由于供应链中断,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形势变得艰难。根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21年第三季度美国GDP年增长率仅为2%,较之前的6.3%和6.大幅下滑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为 7%。供应链瓶颈是阻碍美国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由于供应链瓶颈持续存在以及劳动力和原材料短缺加剧,美国制造业活动在 2021 年 10 月放缓。创纪录的原材料交货时间、关键材料的持续短缺、商品价格上涨和产品运输困难都对制造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影响。
从全球经济来看,由于全球供应链关键环节中断的时间长于预期,许多经济体通胀形势严峻,经济复苏风险加剧,政策应对趋于稳定。更加困难。供应链的持续中断减缓了经济活动,现在是许多政府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另一方面,全球供应链短期内可能难以修复。
从供应短缺,到港口拥堵,再到劳动力短缺,每一个问题都不容易解决。消费需求快速回升与供给滞后的矛盾短期内也难以化解。航运咨询公司Sea-Intelligence认为,全球供应链至少要到2022年底才能完全恢复正常。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分析称,由于各国应对疫情的措施和效果存在差异,缺乏协调一致的全球努力来确保全球物流和运输网络的顺利运行,供应链中断的问题可能会“变得更糟”。
业内人士预计,美国供应链的中断至少会持续一到两年。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日前表示,美国人可能已经为2022年全年的全球供应链危机做好了准备。美国交通部长皮特·布蒂吉格最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只要疫情持续,目前困扰多个行业的供应链问题就会继续存在。 ,而且美国的供应链问题只有在大流行结束后才能得到解决。
4
中国外贸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
全球疫情之下,我国“世界工厂”作用凸显。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和全球供应链枢纽,我国在短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在持续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加快了复工复产,恢复了国内产能和产能。生产秩序,确保进出口增长。我国供给能力率先恢复,为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积极贡献。
面对世纪疫情肆虐和世界经济大调整,我国坚决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推动外贸创新发展贸易,为稳定国民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0年,我国将成为全球唯一实现货物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外贸规模将达到4.6万亿美元,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将达到14.7%,这也体现在全球对我司商品的需求之外。尤其是针对2020年下半年全球抗疫产品短缺的紧张局面,我国为保障全球抗疫产品供应做出了积极贡献。
▲这是停在满洲里综合保税区出口的工程机械设备。新华社记者彭媛 摄
2021年以来,我国进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韧性充足,稳中提质。据中国海关统计,2021年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5.39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2 %。从金额上看,前11个月进出口总额已超过2020年全年32.16万亿元的水平。中国外贸表现领先世界主要经济体,突出表现在:
一是贸易规模再上新台阶。分季度数据看,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逐季增长,按季度进出口总额8.51万亿元,< @9.59万亿元和10.23万亿元,前三季度货物出口增长占GDP的比重达到27.8%,创同行业新高过去十年的时间。国际市场份额有所增加。 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国际市场份额分别达到15%和12.1%,创历史新高。我国继续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
二是出口增长势头比较强劲。 2021年前11个月机电产品出口11.55万亿元,同比增长21.2%,占比59%出口价值。同期中国政府采购网,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 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中间产品出口增长29.2%,拉动出口增长13.2个百分点,有力支撑了全球工业平稳运行链和供应链。
三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近年来,我国促进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可持续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成效显着,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为贸易发展注入动力。 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增长20.1%,市场采购出口增长37.7%。
我国货物进出口快速增长既有国内积极因素,也有国际市场需求增加的带动作用。
从国际上看,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国际市场需求增加,为我国出口提供了机遇。特别是由于各国经济复苏不均衡,一些发达国家不时出现反复疫情,生产恢复缓慢,增加了对我国进口的需求;一些东南亚国家等国家受疫情严重影响产能受限,为我国扩大出口创造了机遇。空间。
从国内看,面对全球疫情大起大落,国内有效的疫情防控和完善的产业体系保证了良好的供给能力,形成了对出口的有力支撑。我国已成为全球唯一的防疫物资、生活物资、办公物资、IT产品等大型物资生产基地,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出重要贡献。此外,我国减税降费、普惠金融、社保、出口信用加担保等国内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拉动了出口企业的生产力。
5
全球供应链中断扰乱中国外贸
疫情以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定性突出,国际物流体系受阻,对我国进出口的干扰和风险加大,给企业对外带来新挑战经济和贸易活动。我国外贸企业普遍面临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汇率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物流不畅、运力不足、国际运价高、港口周转时间延长等问题。疫情封锁,疫情隔离要求高。流量放缓、企业被多重运营成本挤压、企业利润被侵蚀等困难和挑战。
我国向世界供应很多产品,但上游原材料如能源产品、建筑零件、芯片等严重依赖进口。受疫情影响,部分国家停产停产,阻碍了元器件、芯片等产品的生产,也限制了我国及时补充生产所需上游产品。同时,一些国家将贸易问题政治化,搞技术封锁,也增加了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风险。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货物出口国。国际物流不畅、集装箱紧缺、运价居高不下,严重扰乱了企业的正常经营。集装箱严重短缺一度成为制约外贸企业发展的因素。大量满载货物的贸易船环游世界后,大量集装箱无法退运,“缺货柜”反过来又让国内企业发运困难。原因是其他国家受疫情反复影响中国政府采购网,国外产能还没有完全恢复,没有足够的货物带回来。加上国外港口和码头的拥堵,货物处理严重延误。集装箱“来之不易”,相关运输成本不断上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过努力,“缺柜、缺船、缺箱”的局面有所缓解,但运力紧张、运费高的问题依然存在。
对于中小外贸企业来说,当前环境带来的困难更加突出。据中国商务部调查,中小外贸企业经营压力不断加大,面临两大困境:一是运输成本居高不下,部分轻工产品出口企业反映出口运费已接近或超过货物价值;部分原材料价格仍处于高位。受此影响,中小外贸企业的利润受到严重挤压。
6
如何积极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
我国是世界重要的制造中心,是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核心国家,是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大的货物贸易伙伴。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韧性和弹性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稳定作用不可替代。
疫情以来,全球供应链持续紧张,国际物流堵塞频发。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和出口大国,我国发挥制造业竞争优势,确保出口稳定增长,稳定全球供给,根据国际市场需要不断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因此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2021年前三季度,我国对全球进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4.1%,抗疫物资和疫苗出口有序,支持全球抗疫合作,彰显责任担当大国。毫无疑问,这是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要贡献。
未来,随着消费市场的壮大,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产业链布局的完善,我国作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可靠力量,将发挥为保障世界经济贸易畅通发挥更大作用。 2021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第十六次G20)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G20))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核心要维护,开放世界要建设。经济……要尽快恢复争端解决机制的正常运行中国政府采购网,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他还指出,中方倡议举办产业链和供应链韧性与稳定性国际论坛。这充分体现了我国致力于加强产业链和供应链国际合作的承诺。高度重视和强大。
大流行对全球供应链周期的影响仍在继续。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应对力度中国政府采购网,着力缓解全球供应链“堵断”问题,促进外贸平稳健康发展。促进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畅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度重视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畅通。供应链安全与畅通日益成为全球各方关注的命题。许多国家已将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与稳定列为国家战略。我国也明确提出,要增强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建立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我们要牢牢把握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趋势,多措并举巩固和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
二是支持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动海外仓高质量发展。 Encourage enterprises to deploy more sales channels and service networks overseas, and support new formats and models such as cross-border e-commerce, overseas warehouses, and trade digitization. Overseas warehouses are one of the ways to alleviate poor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At present, the number of overseas warehouses in my country has exceeded 2,000, with a total area of more than 16 million square meters. The business scope radiates around the world, of which the number of overseas warehouses in North America, Europe, Asia and other regions accounts for nearly 90%. In the future, we will continue to actively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new foreign trade formats and models such as cross-border e-commerce, overseas warehouses, market procurement, and offshore trade. At the same time,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are encouraged to sign long-term agreements with shipping enterprises, and on multilateral and bilateral occasions, they call for the smooth flow of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and actively respond to the pressure on the foreign trade supply chain.
The third is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cross-border trade facilitation and continuously optimize the port business environment. Further improve the level of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facilitation, focusing on ensuring the smooth flow of the foreign trade industry chain and supply chain. Focusing on further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cross-border trade facilitation, it is refined from various aspects such as optimizing the whole chain and the whole process of customs clearance, reducing import and export costs,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service capabilities of ports, improving the overall service environment for cross-border trade, and strengthening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in cross-border customs clearance at ports. measures to further optimize the port business environment.
BG大游The fourth is to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focus on building an industrial chain supply chain cooperation system. In the open environment of the global market, countries can not only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ir supply capacity through in-depth cooperation with each other, but also realize mutual exchange through trade, so as to fully meet the consumption and demand in various fields. Strengthening the resilience of global supply chains requires more 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he world's major economies should strengthen policy coordination on "stabilizing the chain", relying on multilateral and bilateral mechanisms and platforms to promot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the field of industrial chain supply chain security, establish a global industrial chain supply chain emergency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mechanism, and work together to smooth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Maintain th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global industrial chain and supply chain, and smooth the flow of the world economy.